Scroll to top
en zh

疫情下的藝術概況

#香港篇

文|郭柏云

2021.08.10

閱讀更多

作為擁有多文化融合之歷史背景的香港。近年來,大規模政治、社會運動頻傳,影像成為最快速的傳播管道以外,疫情的推波助瀾下,數位媒介的熱度被推高到了最極點。

 

原訂於2020年舉行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Basel經歷幾次疫情的延期和取消風暴,終於在今年2021順利舉行。展覽由實體和數位平台同步登場,首爾白南準藝術中心總監 Jin Suk Suh 提到:「動態圖像和數位影像是21世紀數位時代,人們最平等、最民主的交流工具。」除了直播串流、線上展覽,還建立虛擬展廳「OVR:藝術先鋒」。實體現場中也設置了衛星展位,讓更多無法到場的觀眾們一飽眼福。

 

巴塞爾藝術展論壇中,主題側重在空間和數位科技,突顯後疫情時代人們生活的改變。此次展出的藝術家鄺鎮禧,融合了觀念藝術以「限制和拘束」回應全球疫情的現況。因應展出模式變遷,作品中的概念和欲傳達的價值也隨之影響。媒介不再單純只是形式,而是成為其中一種內容。

 

除了國際藝術盛會受到影響外,旨在強調從香港當地角度出發的M+博物館也因為疫情延後開幕。從2015年動工,耗資49億,被譽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規模的視覺藝術博物館」,不免讓人產生期待。然而面對疫情艱難,M+博物館幾乎不慌亂,早在實體樓館成立以前,M+就致力在各種空間和形式之下接觸觀眾,並在2014年首次推動網路互動展覽。今年除了可以線上參觀展品以外,更有「流動教室」等教學資源在線上釋出,可說是疫情之下最不畏懼的一股嶄新能量。

 

參考來源: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1005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dDf9e8cbc

https://artouch.com/market/content-40065.html

https://artouch.com/market/content-12120.html

https://www.artbasel.com/hong-kong

 

執行編輯:黃鼎鈞

核稿編輯:梁資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