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藝術概況
#迷因篇
文|孔祥千
2021.08.17
閱讀更多
疫情期間,大家過著居家辦公與減少外出的生活,在日復一日的日子裡,一邊摸索著新日常,一邊創造小樂趣,透過網路傳播互相分享,漸漸地也形成一種集體創作風潮,讓防疫生活不再枯燥乏味。
・妖怪「尼彥」爆紅 空閒中作樂
江戶時代印刷品《妖怪「尼彥」》(アマビエ)出版於1846年,昔日古人看到海上發光的妖怪「尼彥」,此後六年各國風調雨順,若是發生流行疾病,就趕緊散佈他的圖像。網民紛紛加入集體創作,在推特上傳自己繪製的圖畫,學者分析「現代人的心理與江戶時代沒有太大不同」。
住在神戶市東灘區的插畫家Shunsuke Satake(38歲)於10日在推特上傳尼彥插畫,希望「能在社會籠罩著閉塞感的當下,稍微起到撫慰人心的作用。」
・創意改圖《隔離的世界名畫》
烏克蘭廣告商將幾張遠近馳名的世界名畫進行二次創作,畫中人物加上宣傳標語與口罩和手套。除了達到防疫宣導,也能製造一些有趣的話題。
・Meme疫情梗圖製作
Meme 梗圖倉庫是一個創作梗圖的網站,提供許多素材讓大家發揮創意與自由編輯。在疫情期間,網友們更是創作出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梗圖,引起大家的共鳴。
不論是藝術家、廣告商、媒體或是一般民眾,透過一些集體創作,讓藝術不再是離我們這麼遙遠,不但存在於生活周遭,也可以很有梗。即使遠距的生活缺乏人與人實際相處的連結,但透過網路傳遞,不受限於空間的拘束,成為另類無國界的趣味活動。
參考資料:
https://mag.ncafroc.org.tw/article_detail.html?id=297ef722723c376301726ed8dbb30008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000558
https://memes.tw/wtf?tag=%E7%96%AB%E6%83%85
執行編輯:黃鼎鈞
核稿編輯:梁資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