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西里斯與迦尼薩
墨西哥交流展
展 期:2017/08/11 – 2017/09/10
VIP開幕酒會:08/10 18:00-20:00
展覽正式對外開放 : 08/10 20:00-22:00起
策展人:程少鴻
藝術家:陳以軒、陳哲偉、池田剛介、蘇匯宇、Virginia Colwell、Arturo Hernández Alcázar
展覽地點:墨西哥MARSO藝廊(Berlín 37, Juárez, 06600 Mexico City, Mexico)
合作單位:墨西哥MARSO藝廊
贊助單位:中華民國文化部、洛杉磯台灣書院
器材贊助:BenQ
文/程少鴻
「歐西里斯與迦尼薩」是一檔囊跨美國、台灣、墨西哥、日本藝術家的展覽。六位參展藝術家分別是Virginia Colwell、Arturo Hernández Alcázar、蘇匯宇、陳以軒、陳哲偉、池田剛介。
展覽的概念從歐西里斯(Osiris)和迦尼薩(Ganeśa)神話中的象徵和描述開始,連結作品中跨空間、跨時間與跨脈絡的意義;它們從欲望、影像和歷史的死而復生,去思考眼前之物的現在、過去和未來。如同神話對現實的描述一般,可以說這是一種”不精準”的歷史方法。
歐西里斯和迦尼薩分別來自埃及與印度神話的兩個神祇,在不同的環境際遇中,構成了兩歧的復活狀態。如果將死亡視為對原生狀態的破壞與壓抑,復活則代表現在對過去的重組、再現、回憶,或雖然流有過去血脈,但已轉變成無法辨認的全新之物。在佛洛伊德的話來說,這是原欲的復返,更激烈的說法,是「高層次的回歸」。
關於歐西里斯,在埃及神話中有許多不同的版本,然而無論在哪一個版本裡,他始終都是一個生死界的跨越者。做為被動者,被殺害、被復活、被賦予神格者。
歐西里斯的緘默反應他超在的更高級存在,重複性的生死歷程成為現實中自然規律的象徵。賽特對他的謀殺、肢解、流放展現破壞不動者的企圖。在農業社會的古代賽特同樣失敗了,破壞古典的歐西里斯在今天看來卻是易如反掌。從生態的角度來看,做為歐西里斯原型的人類今天很大的層面上已經切斷了自我和大地之母的關係,我們對她的羈絆只能以人工的方式回應。
迦尼薩是印度教裡最知名、受最多人信仰的其中一個神明。這個不幸被斬首的神子必須依靠一顆移植的象頭來延續生命,因此在外貌和本質上都經歷了根本的轉變。迦尼薩原來的面孔並沒有被保存下來,也沒有相關的描述,對我們來說他幾乎原本就是無頭的。在回溯迦尼薩的企圖中這成為另一個神祕的起點,只有依賴另一個神話才有解密的可能。
若以佛洛依德潛意識回歸論來思考歐西里斯和迦尼薩,將死亡視為對欲望和衝動進入壓抑狀態的描述,那麼復活則成為它們突破限制再次浮上檯面的象徵。
歐西里斯與迦尼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