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 top
en zh

微訪談 ft. 各奇所物

Q1 可以請策展人從展覽名稱跟我們聊聊這場展覽嗎?

 

– 台灣策展人 陳念庭

「各奇所物」是一檔台灣與新加坡的藝術交流展,展覽概念以日常生活物件作為出發點,探討物質與精神在不同時代與地理環境變遷下的關係,精神的演進歷程透過物質演繹,物質本身的創造性亦呈現時代精神,經由年輕藝術家(再)詮釋,在不斷流動生成的狀態中勾勒出過去到現在的發展軌跡,進而想像未來的可能圖景。展覽特別邀請兩國青年藝術家家進行新品製作,透過雙方自身與文化發展下獨特的觀察與見解呈現於展覽之中,以此為引線,提供台灣與新加坡觀眾對彼此間更多跨國間世代發展變化的差異性變化與體驗。                     

                                                                                             

 -新加坡策展人 Jaxton Su

《各奇所物》是新加坡-台灣藝術交流展。為建立跨文化對話的可能性,邀請了 10 位新加坡和台灣年輕藝術家展示新作品。每件作品都是藝術家對周圍發生的情況的觀察和評論的結合;他們利用一個特定的物件或一組物件來表達研究和想法,同時注入自己獨特的文化、幽默、個性和視角。在展覽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每位藝術家感興趣的物件以及事務非常不同,所以也形成了展覽的名稱。其中一些物品非常奇特和古怪,而另一些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觀眾可以觀賞到來自新加坡和台灣的一系列奇怪的物品,從中發覺它們背後的不同故事和隱喻。

Q2 本次與新加坡策展人Jaxton Su採用雙邊策展模式,可以與我們分享雙邊策展模式與過往採取的策展模式的差異嗎?

 

– 台灣策展人 陳念庭

本次展覽試著突破固有之策展慣例,兩位策展人在策展前期進行多次討論,最後提出一個新雙邊策展提案可能,在一個共同的策展研究脈絡上,如何以跨國(外部)的視角觀察兩國間青年藝術家的發展異同,進而相互參考而學習。策展過程中收集大量的兩國藝術家清單,新加坡部分由Jaxton提供由我挑選出新加坡藝術家邀請名單。相對地,由我提供台灣青年藝術家名單給新加坡策展人 Jaxton 進行台灣藝術家評估,在確認藝術家名單後我們委託所有參展藝術家進行新作製作,與此同時,藝術家們定期線上參與共同的視訊會議進行交流與進度分享。本次策展期待藉由外籍策展人與藝術家的交叉觀察與討論為展覽帶來不同的多方切入點,豐厚展覽的研究質地與整體成果,也為策展方式注入新的有機活力,同時建構出蓬勃且具有實驗性藝術場域。


Q3 可以請策展人跟我們聊聊關於新加坡的藝術環境嗎?

 

 -新加坡策展人 Jaxton Su

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相對的沒有那麼多獨立藝術空間。多年來,我們看到空間來了又去,因為空間有限,租金高昂,難以維持。然而,新加坡國家藝術委員會一直非常支持藝術家,全年提供贈款、公開徵集、節目等。社區藝術和壁畫是現在新加坡非常流行的藝術形式,也受到比較多關注以及資助,因為它們能夠比較容易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和引起共鳴。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與東亞國家相比,我們在新加坡的當代藝術界仍然很小,也沒有那麼活躍。大多公眾還是比較能接受比較傳統或大眾化的藝術作品。實驗性的藝術比較小眾。許多作品往往是學術性的或商業性的。最近,藝術與科技混合的作品如新媒體、VR、AR 和 NFT 等也都收到關注。

 

Q1 在第一次看到此檔展覽名稱「各奇所物」時,對於展覽核心主題帶有怎麼樣的想像?

 

-張先生/藝術工作者

覺得可能是將一些物件,做有趣的聯想。

 

-Y先生/工程師

本來以為是各式各樣的主題,以及奇幻的東西加在一起,聽完導覽後才知道,是用日常生活的物件去做發想的一個展覽。

 

-z先生/陶藝師

感覺是關於非常個人各自的物件。

 

 

 

 

Q2 展場中哪一件作品讓你印象深刻最吸引你,為什麼?

 

-張先生/藝術家

一進來樓梯間的作品,會首先看到這個作品。雖然沒有很懂這個作品,但覺得形式和媒材很吸引我,另外是電線杆的影片。

 

張先生/藝術工作者

應該是幸福的認知成分這件作品跟石孟鑫的作品 ,喜歡他們所使用的媒材,幸福的認知成分講述一些關於磁磚材質等等很有趣味性的事,而喜歡石孟鑫的作品是因為他能將電線杆跳脫日常的樣子,抽離本身的意義。

 

-Y先生/工程師

最喜歡山水骰子的這件作品,很喜歡他把骰子的點數和風水作融合和詮釋。

 

Q3 那如果是你會選用何種日常物件,來詮釋你所經歷過的社會體制及生活型態的樣貌呢?

 

-張先生/藝術家

應該是錄像類的作品,跟我經常使用的家具。因為自己在創作上就很常使用到現成物和錄像類等等這類型的東西來呈現。

-張先生/藝術工作者

海綿,象徵下雨濕濕的感覺,感覺能很好變型改變它的型態來表達。

-Y先生/工程師

我可能會以相機作為物件去發想,因為本身自己平常就有在攝影拍照,所以應該會以此作為代表。

-z先生/陶藝師

餐具類,可能和我做的事有關係,每天都會用到的物件,可能會覺得它不重要,但它卻其實時時刻刻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