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to top
en zh

拉拉山篇 /
移植:創作的飄移

LALA MOUNTAIN /
Transplants: We are drifting

主辦單位|非常廟藝文空間
計畫發起人|胡欣妤、葉先傑
主編|胡欣妤、葉先傑
文字編輯|胡欣妤
封面設計|葉先傑

特別感謝|吳尚邕、沈伯丞、陳文祺、陳建北
贊助|中華民國文化部、台北市文化局

實體書收藏|300元

2020年VT Artsalon非常廟藝文空間再次透過實驗性計劃平台《斜槓青年Slash Generation》聚集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創作模態的年輕創作者,一同經歷為期半年,以藝術營隊為起始、成果展作為收尾的獨特創作體驗。透過創作場域的轉換 、陌生思維的刺激,帶出創作者們於不同體驗下的相互碰撞,加速彼此之間的距離和創造出特殊的歸屬感。

本次展覽《移植:創作的飄移》將以成員們於營隊期間的乘車、登山與身處於自然山林中的經驗為契機開展,並透過思索「移植」與「飄移」其中之身體感知的挪移、轉換經驗作為其創作途徑。若「移植」視為自身創作上進行挪移與能動的調整;「飄移」則成了創作者們在參與活動時,被拋進山林中

與一群陌生旅伴、面對自然環境與群體的限制而進行的共同再生與轉換。在為期一週(12/15–12/19) 的展覽中,九位創作者將各自針對此次營隊經驗進行創作,透過不同媒材展現出當時的風景、關係、經驗,將展場空間轉換為那一同登上的山之載體。

後記|寫於展覽活動之後

文|尤昱翔

 

《移植:創作的飄移》,指向的不單只是創作者自身身體的移動,亦是思緒的移動;隨著這場計畫的過程,從體驗、感知到完成作品,在浮動的狀態中,持續的在被某種力量推動著。其中包括作品被觀看時的詮釋,在藝術家與觀者之間生命經驗的認知距離與落差,以及日常物件被挪移到展覽場域或作為藝術品看待時,原本服務生活的功能,被轉化爲服務視覺或生產感性的物件;前述種種飄移,均是青年藝術家們藉由擷取這場行動中,各種內(外)在、具(抽)象間的感受,試圖透過創作給出的回應與再現。   時序前推至展覽確立前,在各項庶務間歷經數次的討論,因為成員彼此的不熟稔,所以在決定事情上無法過於果斷,並在諸次的對談裡,產生不少的磨合與各自不一的擔憂。此時此刻的我們,雖然各自考量不同,卻面向著某種共同憂愁,這些對談恰恰纏繞著這場計畫最初的核心,因著這些無可避免的爭執,意外地形成了推進展覽的動力,以及搭起彼此的關係。    我們深知並不會因為一場計畫、一檔展覽而聲名大噪,尤其現今展覽的空間越來越多,但存在感卻也越來越貧瘠。在展出的機會或補助上也相對於過往而言,來的的完善與優渥,但也使得我們不如過往成群結派的集體行動去扛下展覽,轉化為不斷的被分散於越來越多的空間,而逐漸形單影隻。一檔展覽的命運最終將成為簡歷中的一行文字。在這樣「肥沃卻貧瘠」的矛盾社會背景下,使我們更擔憂與懼怕這檔展覽淪為「因為所以」的聯展狀態。 這場計畫的最終,一如座談中沈柏丞所說:「我們觀看這個世界的方式與過去不一樣了。」不管是在山上的視野或創作上的視野都是。也許計畫本身並非指向展覽,而是藉由某種策略(strategy),作為當今對抗台灣藝術圈的反霸權(counter-hegemony)手段;以一股力量把年齡相仿的同儕青年擰起來,透由相濡以沫,情感交織,成為彼此未來創作路途上的支持系統。